

2025年10月9日,星期四八月十八 乙巳年 丙戌月 辛亥日利益弹性空间大,分红险选购更须理性近年来,随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下调,分红险逐渐成为市场新宠。日前,多家保险公司陆续启动人身险产品切换工作,预定利率2.5%的产品陆续下架。多位保险从业人士表示,随着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下调至2%,消费者对既有保证利益又有浮动利益的分红型保险产品的关注度提升,预计分红型保险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选择。消费者在选购时应参考保险公司过去5年至10年的分红实现率,选择产品现金价值和预定总利益较高的产品。

2025年上半年,从各险企公布的业绩来看,以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型产品全面崛起,产品销售占比显著提升。分红型保险产品的利益由保证利益和浮动利益两部分构成。虽然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低于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0%,但分红型保险产品可以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中获得浮动利益,未来总利益可能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因此成为近期消费者的热门选择。招商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郑积沙表示,此前保险公司普通型、分红型和万能型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为2.5%、2.0%、1.5%,保持着50BP(基点,一个基点等于0.01%)的区隔;调整之后,普通型和万能型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均下调50BP,而分红险产品仅下调25BP。“(分红险)与普通型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差距进一步收窄至25BP,再叠加浮动收益的弹性空间,产品相对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对于分红险产品的选择,在业内人士看来,分红险红利实现率仅是评价分红险产品分红水平的指标之一,保险公司未来分红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投资者在购买分红险产品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理性,切勿因过于追捧短期红利实现率而盲目购买产品。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分红险产品时应重点关注四个核心维度,即长期投资能力、历史红利实现情况、产品设计透明度和自身需求匹配度。“分红险适合长期持有以发挥复利效应,消费者应避免单纯追求高分红而忽视保障本质与资金流动性需求。选择分红险时,优先选择分红方式(现金红利或保额红利)说明清晰、分红规则公开透明的产品。”朱俊生说。“投资者需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红利实现率高不等于分红水平高;二是红利实现率高不等于未来分红承诺。”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表示,如果保险公司当初演示的分红水平比较低,红利实现率就容易突破100%,但是实际分红水平仍然可能比较低。此外,红利实现率是历史数据,未来分红需要依据保险公司实际经营成果。整理自:《广州日报》《大众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财经信息网等点这里,获取更多天的“湘”守一审:武维利二审:鲍杰三审:贺银河举报/反馈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