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小茜、魏浩)金秋时节,微风拂过群山,走进随县三里岗镇常安店村,一座由清代老建筑改造而成的乡村小院,正静静矗立在200余年树龄的冬青古树下。木质窗棂上,浅淡纹路镌刻着岁月痕迹;夯土墙边,厚重质感留存着时光印记;推开院门,室内飘散的手冲咖啡香气,又让人瞬间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惬意,不由得放慢脚步。
“这栋老宅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闲置了可惜。”看着眼前焕发新生的小院,常安店村党支部书记何明洪介绍道,2024年村集体收回老宅所有权后,联合专业设计团队制定“修旧如旧”改造方案,累计投入130余万元完成修缮工作。
曾经闲置的老屋,挂上了“冬青泉畔・自在小院”的招牌,摇身一变为乡村文旅的新亮点。这里不仅提供精品餐饮、手冲咖啡,还会定期举办手作研学、文化沙龙等活动,让老建筑在保留乡土印记的同时,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随县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在过去,乡村民宿存在“散、小、弱”及运营难的问题。为摆脱这一困境,近年来随县创新思路,探索出“平台公司+村集体+自在合伙人”的运营模式:国有平台公司负责统筹“自在小院”项目的规划设计、资金投入和品牌运营;村集体则以闲置农房、土地等资源入股,参与项目收益分红;同时面向社会招募返乡青年、民宿管家、文化创业者等“自在合伙人”,负责小院的日常经营、活动策划和服务保障。
这种创新模式,一举解决了村集体有资源没能力运营、个体投资者有资金没资源整合的难题,成功将“沉睡资源”变成“增收资产”。在常安店村,目前已建成5套“随遇而安・自在小院”精品民宿,不仅让村集体年收入翻了几番,更带动二十多个年轻人陆续回村,投身民宿运营、电商直播和文创开发领域,村民也实现了就地就业。
如今的乡村,早已不是当年年轻人争相离开的模样:有人化身“村居管家”,每日穿梭在街头巷尾美化环境;有人在小院后厨大显身手,把山笋、土鸡蛋做成地道农家简餐,让游客在舌尖上品味山野清香;身怀手艺的村民,还会教授游客制作香菇酱、编织竹篮,分享传统技艺;不少村民更将自家种植的香菇、茶叶等农产品供应给小院,实现“家门口销售”。
“现在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收入,大家都觉得有奔头。”在民宿工作的村民罗建鸾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话语中满是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每到周末,村里停满了外地牌照的车辆,傍晚时分,冬青古树下常能听见城里孩子追着土鸡奔跑的欢快笑声,古村的烟火气与活力,在这一刻尽显。
而这样的“自在小院”,在随县并非个例。截至目前,随县已在三里岗镇常安店村、长岗镇庹家村等地打造了9栋“随遇而安・自在小院”。更值得一提的是,随县还巧妙地将“自在小院”与大洪山风景区、千年银杏谷、九口堰红色遗址等核心文旅资源串联起来,精心设计出“乡村休闲游”“红色研学游”“生态康养游”等多条特色旅游路线。
眼下正值“十一”黄金周,若想寻觅一处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感受乡村风情的好去处,不妨来到随县:住在“自在小院”,白天可前往大洪山登高望远、探秘溶洞,或是到银杏谷欣赏千年古银杏的壮美;傍晚回到小院,体验地道农家美食、参与丰富的文化活动;临走时,还能带走香菇酱、茶叶等本地特色农产品,让这段乡村之旅留下满满的回忆。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