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这样一群人在每周特定的一个夜晚,走进门诊早已结束的医院,每次都要待上一个半小时才走出来……实际上,他们只是一群好学又惜命的“养生人”,在上市民夜校。
曹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全市首家开设线下市民夜校的医疗机构,推出了“从养生到急救”的12节课程,学员可以体验从眼睛、腰部到腿脚的中医养生技术,上手实践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伤口包扎等急救方法,25个限量名额在开始报名2小时内就被抢空。
上课前,讲师给学员简单讲解一种人参的特点。李昂 摄
上第一节课前先学会“泡脚”
在第一节课开始前,每个人面前摆着的不是课桌,而是一个个泡脚木桶。放水、倒入中药、套上塑料袋,开泡!在上课前半小时,曹杨社卫给学生放出了一个额外“福利”——中医足疗体验,12个名额很快就被报满。
学员准备体验中医足疗。李昂 摄
此时,房间里不只有报名夜校的人们身份转变成了“学生”,还有曹杨社卫的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龚雯静,在下班后脱下了白大褂,换上了一身新中式旗袍,化身讲师传授泡脚的作用、正确方法、适用人群等知识。
“老师,请问泡脚的水温应该保持多少度?”在龚雯静做完简单讲解后,一位学员问道,打破了屋内短暂的安静,随之而来的是其他学员的好奇发问和龚雯静的一一解答。“能天天泡脚吗?”“来例假能泡脚吗?”“小孩适合泡脚吗?”……一问一答之间,20分钟悄然流逝。
“我平时自己在家泡脚的话很简单,就热水加点盐,或者放点网上买的中药包,也不太清楚具体成分是什么。今天老师讲的知识比较专业,回答问题也很有针对性,我才知道很多泡脚的误区。”学员王德洋说。
龚雯静也是第一次在市民夜校讲课,对学员们的踊跃提问感到欣喜。“我们以前做健康教育都是到社区、楼宇、企业定向输出,而上市民夜校的居民都是‘抢着来’、‘主动学’,这样就有一种更主动的双向互动体验。”
这是曹杨社卫第一次尝试推出市民夜校的课程。“相当火爆,我都没想到!”龚雯静坦言在报名开始前,她和同事们的心情都有些忐忑。但令她惊喜的是,课程一发布就迅速报满了,有的学员还特意从浦东赶来上课。
“养生人养生魂”,既学中医也要会急救
实际上,让学员在上课前优先体验中医足疗是曹杨社卫动的一点“小心思”。他们的秋季班课程分为“中医养生”和“应急救护”两大板块,包含8节中医实践课和4节急救培训课,均源于曹杨社卫的核心优势与特色业务。
曹杨社卫作为上海市首个中医足浴疗法试点单位,中医科在“治未病”和中医适宜技术方面广受认可。同时,它也是全市唯一冠名“红十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市区级应急救护师资团队,培训经验丰富。
家住虹口、工作地点在普陀的王女士便是被急救课程吸引来的,“如果家里小孩吃东西噎住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很实用。如果老人发生意外,学习心肺复苏也是有备无患。”她说,之前抢市民夜校的其它课程都慢了一拍,这次定好闹钟蹲点拼手速才抢到。平时,她也非常注重中医养生,贴三伏贴,做针灸推拿,都很受用。
26岁的王德洋是在场学员中年纪最轻的,是一名教育学在读博士生,从初中就开始养生,菊花枸杞茶不离手。他解释,“我体质有点虚,扁桃体很容易发炎,之前尝试过刮痧,发现还挺有用的。”如今,经常久坐写论文的他很期待上腰部保健课,也希望通过脾胃调理课改善自己的消化功能。
“现在市民的保健意识都很强。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也考虑到这一点,比如说会教大家怎么鉴别一些常见的中草药,网上流传的方子靠不靠谱,还有肩颈推拿、小儿推拿、八段锦功法的传授。”龚雯静说。
讲师龚雯静开始讲第一节课。李昂 摄
回到上第一节课的教室,桌上早已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人参,每个学员面前都有一根。“人参,你选对了吗?”讲课正式开始。
曹杨社卫中心党支部书记刘立文表示,开市民夜校的初衷,除了解决“上班族”的健康服务的“时间盲点”,将服务延伸至8小时以外,还能更好地主动宣传我们社卫的医疗特色和适宜技术,如老百姓感兴趣的中医传统文化、康复医疗、以及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等,积极打造社区健康文化。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