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初,丁先生(化姓)突发的“怪病”让其家人深陷绝望,幸而在危急关头,遇到了上海卒中学会神经康复分会委员、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三科张静波主任。
张静波主任(中)与病区医生分析病情
突然高烧,急症骤发
4月下旬某日,丁先生食用外卖食物后,当晚出现剧烈腹泻,日达二十余次,并伴随39.5℃高烧症状。由于丁先生轻视病情,硬撑三天都未就医。
拖至第四天,丁先生已虚弱不堪,精神恍惚,被其家人紧急送往附近医院。入院时,他的血压低至休克水平,被确诊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多脏器衰竭,命悬一线。医生全力抢救,为他进行了血液净化(血滤)治疗,成功清除了部分致命的炎症因子,稳定了生命体征,他的肾功能等指标也逐渐好转。
生理好转,精神崩溃
就在家人以为他正在好转时,丁先生的精神世界却陷入一片混乱,出现严重的幻觉(如看到不存在的门)、躁狂、昼夜不分、极具攻击性等问题,甚至无法配合治疗。医院使用了超大剂量的镇静剂,他才得以控制。
面对丁先生突如其来的“精神崩溃”,医生在排除了常见脑部病变后,显得束手无策,无奈地建议他“回家慢慢养”。
抽丝剥茧,精准定诊
5月7日,丁先生转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三科。面对这个棘手的病例,张静波敏锐地将目光聚焦在患者的核心病史——刚刚经历过的严重脓毒血症。她判断,虽然脓毒血症的急性期已过,但其引发的剧烈全身炎症风暴可能对大脑造成了持续性的免疫损伤,导致了这些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结合临床和检查结果,张静波认为,这是副感染性脑病。这是一种由严重全身感染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性疾病,诊断极具挑战性。
果断决策,妙手回春
诊断明确,治疗刻不容缓,但难题又至。常规有效的激素治疗,对患有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的丁先生而言风险极高。张静波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替代方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丙球)冲击治疗。在进行了充分沟通后,家属选择信任她的方案。
治疗三天,丁先生情绪开始平稳,并能与家人交流。治疗第五天,困扰丁先生多日的幻觉、躁狂消失殆尽,他的意识完全清醒,言语流畅,逻辑清晰。虽然手部精细动作(如手机打字)还有轻微不协调,但那个“糊涂”的丁先生已然不见。
看着迅速康复的丈夫,丁先生的妻子热泪盈眶地说:“张主任救了我们一个家!如果不是她,我们这个家就完了。”
张静波表示,虽然最终未能锁定导致这场灾难的具体病原体,但这场因疑似食物中毒引发的脓毒血症及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无小事,身体异常应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