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佳琳
债市“科技板”落地已四月有余,科创债发行规模持续提升。从发行人所处行业来看,银行业无疑是科创债发行的主力军。如今,不仅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也积极涌入科创债市场,助推科创债市场扩容。
积极发行科创债
9月22日至24日,重庆三峡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债券期限5年,发行规模20亿元,可追加不超过5亿元。
此外,青岛银行9月19日发行“25青岛银行科创债01”,发行总额10亿元,债券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1.87%;东莞农商行9月11日发行“25东莞农商行科创债01”,发行总额15亿元,债券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1.98%。
今年5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正式面向金融市场推出科技创新债券。金融机构紧跟政策导向,积极参与科创债市场,打头阵的多为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6月,越来越多的区域性银行涌入科创债市场,这些银行发行的科创债规模多在10亿元至30亿元。
支持本地科技企业发展
相较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发行的科创债,债券期限往往较长,票面年利率往往更高。例如,工商银行5月9日发行的“25工行科创债01BC”,发行总额200亿元,债券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1.65%;兴业银行同日发行的“25兴业银行科创债01”,发行总额100亿元,债券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1.66%。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资金来源更为多元,因此倾向于发行中短期科创债以匹配资金期限。而区域性银行的资金来源相对依赖本地存款,因此倾向于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来稳定资金成本,同时期限更长的科创债票面年利率更高。
“区域性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来支持本地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来吸引特定投资者群体,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此外,科创债的发行利率普遍较低,有助于银行自身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各家银行的科创债募集资金流向多是用于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型企业发展。据“上交所债券”微信公众号9月24日消息,截至目前,上交所市场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1.4万亿元。今年以来,上交所科创债的融资规模同比增长近70%,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回归到科创债本身,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金融工具,科创债发展空间广阔,其发行规模高速增长,期限结构逐步优化,同时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尤其是在当前政策支持和市场扩容的背景下,科创债的收益率对市场具有较强吸引力。科创债的发行主体信用评级较高,使得科创债的信用风险相对可控,适合稳健型投资者配置。此外,随着科创债ETF的推出,科创债的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娄飞鹏说。
责任编辑:秦艺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